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61节  (第2/3页)
妈妈的话,也觉颇为有理,便也不再坚持。    管妈妈见她不再执意与贵妃作对,心中不禁长舒一口气,暗道小命总算得保,忙替她出谋划策,道:“您在四夫人身边不是安着一颗雷么,这会子是不是能派上用场了?”    蒋氏嘴角一丝冷笑,缓缓摇头:“还不是时候,得等她和老四好成一个人,最是情热意浓时,才能炸得她外焦里嫩,体无完肤……至于这一遭,我自有主张。”    ……    武英王府的后花园有一座占地极大的碧漪湖,湖上两座遥遥相望的水中楼阁,一座名“碧波”、一座名“碧潮”。    每年中秋宴便都摆在碧潮阁,取得正是“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”的意境。    此刻晚宴已毕,婧怡靠在碧潮阁窗棂之前,吹着湖面湿润带着水汽的风,望着当空皎洁如玉的一轮圆月,想起的便是这一首《春江花月夜》。    沈家后花园还有一个玻璃花房,专门派了擅花木的媳妇子料理伺候,里头就有几十盆名贵品种的菊花,今儿全捧出来摆在了碧潮阁以供赏玩。    桌上又摆了各式花样、馅料的月饼,形状可爱,色泽诱人,瞧着颇为喜人。    宫宴中也有月饼,但大家都只是象征性地尝一口,哪里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?    这会子在碧潮阁,虽也不比自己屋中自在,好歹吃了两个全乎的,婧怡素喜甜食,心情不由大好。    说来也怪,婧怡本以为蒋氏因着今日的笄礼,会大大发作一番,不想她竟神色温和、面带微笑,自始至终不曾露出半丝端倪。    她又忍不住看了眼鲜少出现的公公……是吃了什么压力,还是有了更长远的计划?    总归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也就是了。    因专心致志地赏月、品花,吃月饼,又听沈青云三兄弟吟诗。除沈青宏自己做了一首外,其他两个都是念前人的诗句。    好巧不巧,沈青云吟了《春江花月夜》。    婧怡见他冷着一张脸,语调没有半分起伏的念诗,倒像是谁掐着他的脖子逼迫威胁似的,就忍不住想要笑……这一位小时候读书,定是叫先生们头疼的主。    男人们吟完了诗,就轮到了她们,袁氏和宁氏各弹一首曲子,一个技法超群、一个意境幽远,都是难得的佳音,方氏做了一幅画,色彩、构图都好,在女子中也算不错的了。    轮到婧怡,却不是个通晓六艺的,琴弹得更是一塌糊涂,想了想,提起笔,写了大大的四个字“花好月圆”。    大齐贵女多习卫夫人的簪花小楷,写出的字高逸清婉、流畅瘦洁,婉然若树、穆若清风,正符合女儿家的气质。    婧怡写得却是一笔唐代欧阳询的“欧体”,方圆兼施,笔力凝聚。既欹侧险峻,又严谨工整,将“花好月圆”四个字写得没有半分女气。    簪花小楷她也习得,惯常就用这字,但若论心之所系,却还是这欧体。    严肃如沈穆,也难得开口说了个“好”。    袁氏望着婧怡笑:“不想四弟妹写得这样一管好字,不知师从何人?”    她哪里又有什么名师,就是自己临着字帖写罢了,陈庭峰偶尔亦会指点两句,也是难得的,不过是熟能生巧、勤能补拙罢了。    因回道:“并没有师承,就是自己练的。”    这本是大实话,别人却只当她故意夸大其词,以显己能,方氏更是酸溜溜地道:“想必四弟妹的师父定是一位异人,名讳不足对外人道,咱们都懂的,四弟妹就不必再说啦。”    言下之意,是她在扯谎。    婧怡今日心情上佳,不想与她多费口舌,遂微微一笑,并不理她。    ……    沈青宏体弱,夜间湖面风凉,与袁氏再坐了坐,便先告辞走了。    沈穆和蒋氏也是上了年纪的人,沈穆又有旧伤落下的病根,受不得寒,也就没有多呆。    碧潮阁一时只剩下沈青羽夫妻、沈青云夫妻还有宁氏。    第95章 各自    碧潮阁一时只剩下沈青羽夫妻、沈青云夫妻还有宁氏。    方氏一直忙着指挥小丫头收拾晚宴的残局,忙得脚不沾地,眼睛却有意无意地偷瞄着窗边几人的动向。    兄弟俩正在说话,看沈青羽嘴角微扬,似乎十分开怀,沈青云却有些心不在焉,时不时地往身后看。    他身后站着宁氏和陈氏。    方氏心里就有些酸溜溜的,也不见沈青羽转头望自己一眼,又自我安慰,他两个新婚燕尔,如胶似漆也是常理。    自己和沈青羽当年也有过这好时候的,不过是时过境迁,人心磋磨乃至一去不复返罢了。    又见他走过来,吩咐侍立一旁的绿袖:“去给夫人拿件斗篷。”    时已入八月,白日里天高云淡、风和日丽的怡人,至晚间却已有了早秋的凉。    她和宁氏都使人回去拿了斗篷,却是她们自己的主意,宁氏没了男人,事事靠着自己也还罢了,可她呢?    丈夫只管和兄弟聊得热火朝天!    再看沈青羽时,就怎么都鼻子不是鼻子,眼睛不是眼睛起来。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