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清和_分节阅读_331  (第2/2页)
同兴宁伯就戍卫和屯田等多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。隔日,定国公出发继续向北,兴宁伯再次告假。    大宁都指挥使司上下深感兴宁伯为国之心,彻夜操劳,实乃吾辈楷模。    面对属下敬仰的目光,孟十二郎的心情很是难以形容。    该不该解释?    考虑半晌,最终得出了否定的答案。    还是继续误会下去吧。    十一月丙辰,郑和船队送回消息,郑和以明使的身份见到了日本将军源道义,宣读了天子的诏令。    源道义跪接诏书,并已下令缉拿倭寇,保证严查边民入寇大明一事,还表示,他本人十分敬仰大明,将派遣使臣到大明朝贡。    信使到京时,日本的使臣团队已经在前来大明的路上。除了供上的方物,队伍中还有二十多名倭寇,将押送到南京,交由大明处置。    得知消息,朱棣很高兴,令礼部赐源道义金印,宝钞,彩币,以示奖赏。    好事似乎是一桩连着一桩。    十一月丁巳,翰林学士解缙等四十七人,献上奉皇命修撰的书籍初稿。永乐帝大喜,赐书名为《文献大成》,重赏了参与修书的解缙等人,并赐宴于礼部,对解缙等大加表扬。    负责监督工作的道衍和尚对这部初稿很不看好,提醒过解缙,无奈解缙不听,还是将书献了上去。    道衍无法,只能在赐宴之后觐见了永乐帝,甭管怎么说,监督的责任他是尽到了,那帮清贵的翰林不听话,真不是他的问题。    果然,道衍的预料没有错。    在大致翻阅过这部《文献大成》的内容之后,永乐帝脸黑了。    第一百四十五章 天子之怒    啪!    一卷书稿被狠狠的摔在了地上,暖阁内的宦官和宫人顿时噤若寒蝉。    白彦回大着胆子探头看一眼,随即躬身低头,额头冒汗。    皇帝很生气,谁敢这个时候冒头,绝对和找死无疑。    “竖儒,安敢如此欺朕!”    永乐帝坐在御案后,牙齿磨得咯吱作响,怒气值不断攀升,临近爆表。他可以容忍解缙的某些投机行为,却不能容忍他不认真做事,不好好干活!    他下令修的是一部足以留存后世的典籍,结果翰林院献上来的是什么?    当他不识字吗?敢这么糊弄他?!    嫌脖子上扛着的东西太沉了,想挪挪地方?    “白彦回。”    皇帝叫人,不能再装背景,白彦回立刻上前,恭声道:“奴婢在。”    “把解缙给朕叫来!立刻!”    “是!”    白彦回退出暖阁,叫来两个小宦官,问清解缙和黄淮今日入值文渊阁,点了点头,当即带人前往。    值房内,解大学士正同黄编修对着即将送往大宁的敕令皱眉。    文渊阁七人中,黄淮掌制敕,深知天子对兴宁伯和定国公的厚待。赏赐不断,隔三差五还要发敕令表扬几句。这段日子,朝中因大宁都司掀起的风波未平,送往大宁和北京的钱钞布帛却不见减少,甚至有增加的趋势。    放下笔,看着新拟好的敕令,黄淮同解缙相识一眼,都不免叹息。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