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89章 上谷郡第一学院  (第1/2页)
    “一一得一,一二得二……”    学堂中,三十多个小孩,正在背着乘法口诀。    这些小孩小的六岁,大的十岁,全在一个班级中。    虽然全城只要符合这个年龄的小孩,都可以免费来上学,但是很多家庭,还是没有让自己的小孩来学堂。    即使上谷郡比其他地方要繁华,但是普通百姓家中,这些小孩每天也是要帮忙做一点轻松的事情。    能来的小孩,家庭情况都算是比较好的。    不仅是课堂上的小孩在学,被赵徽请来的几个老师也都在学。    虽然在大汉在算学上,已经有九九歌谣,但是却比不上乘法口诀来的精简易学。    很多人大字不识几个,而连算数也只能掰着手指一个一个数。    乘法口诀,加上简单的阿拉伯数字,就算是七八岁的小孩,也能很容易学会。    “太守大人真的是太厉害了。”没上课的几个老师,坐在院子里闲聊。    “是啊,学会这些,做个账房先生绝对没有问题。”    他们手里也拿着书本,内容要比小孩正在学的要深奥一些。    不仅这是这些老师在学,太守府中的徐庶石韬,此刻也是抱着一本数学书在看。    他们手中的又比学堂老师的要更加深奥一点,已经出现了几何,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。    在洛阳的时候,两人就被赵徽的独到的见解所折服。    在大汉人的传统映像中,算学很难。    可是赵徽现在出的这几本书,将学习算数的难度,下降了好几个层次,变得简单容易理解。    那些通过鸡鸭、鸡蛋数量出的题目,也是让人映像深刻。做过一遍,就能轻松记住。    虽然赵徽没读过几年书,但是小学中学,学的许多知识,还是能记住一部分。    他也不需要全部照搬出来,只需要将自己的记得的,刊印成书就好。    不过初中化学,初中物理,赵徽现在还没有整理出来,只是先将数学给归纳了一下。    记忆比较模糊,赵徽也需要时间慢慢来。    新一期的幽州民报,继续刊登了上谷郡招兵的消息。    同时也刊登了上谷郡学堂的信息,让家中有符合年龄的小孩,都把小孩送过来。    通过报纸的宣传,城内又有一部分家长,将小孩送到学堂。    每天的课程都很少,最多不过半天的时间。    教育兴国!    赵徽不奢望,这些小孩能出什么安邦定国的大才。    只要他们能在这里学上几年,他们至少就会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。    可能会成为官府中的小吏,也能成为账房先生,就算还是回去做农民,他们也不会轻易被别人欺骗。    东西卖便宜了,钱收少了还不知道。    大汉百姓勤劳。    可是很多人,除了日出而作之外,平时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,自己能做什么。    雨天就只能在家里打打孩子,再去隔壁串个门聊聊天。    虽然报纸上也刊登了学堂的信息,但是被送到学堂的学生数量,还是没有达到赵徽的要求。    整个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