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147节  (第2/2页)
了一样,巨大的悲伤盘旋在众人的头顶。    一只寒鸦从院落上空掠过,发出了难听而刺耳的叫声。    冻得瑟瑟发抖的老嬷嬷缓步走上前。    她面容慈祥,垂坠的眼皮褶皱中,满是经历过无数死亡才换来的慈悲。    “姑娘,人死不能复生。离去的人,还有黄泉路要走。咱们最后好好送他一程,才算是对得起这辈子相遇一场哪。”    老嬷嬷的话,让江岁安的眼泪决了堤。    原来她现在所能做的全部,唯有好好送于成最后一程了。    “奈何桥上你等我,咱们下辈子还在一块。”江岁安小声说,慢慢松开了手。    棺木被封上了,血色衣裳隐去,棺木边沾了血的深深手印,也被封起来了。    老嬷嬷经验老道,来的时候,已经带了许多的白麻布。    在差役们的帮助下,灵堂很快搭了起来。    老嬷嬷拿着麻布,对江岁安道:“姑娘,按理说,你还没有嫁给于副队,不用穿麻衣带重孝,你看这……”    “嬷嬷,我要穿。”    江岁安跪坐在棺木旁,往面前的大铁桶里化着纸钱。    她语气坚决地对嬷嬷说:“即便还没过门,我的心已经永远许给了他,这辈子不会变,我要替他戴重孝。”    老嬷嬷眼里闪过一丝赞赏。    于副队对的眼光真好,挑了个重情重义的媳妇。    只是可惜了,无福享受。    老嬷嬷悄悄地叹了口气,将缝好的白色孝衣给江岁安穿上。    随后,嬷嬷又给钱小花缠上了麻布。不过并不是重孝,只在腰间缠了一道。    因为钱小草和雷风都还在昏迷之中,所以老嬷嬷也没给他们穿孝衣。    考虑到他们需要休养,所以差役们把两人抬到了后厢房,那里离前头的灵堂远些,相对比较安静。    幸好房子已经盖的差不多了,后厢房通了火炕,火炕一烧起来,屋里并不冷。    这一夜,江岁安一直守在灵堂前,整夜没有合眼。    她时而抬头盯着巨大的棺木,时而低下头在火盆里化纸钱。    她眼里的泪已经流干了,心头的窟窿,再不能消了。    第六十五章 于成归来    守灵的日子,江岁安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,脸颊被眼泪反复冲刷,干了湿,湿了干。    原本漂亮的人儿,从里到外溢满了寒意和痛苦,有一种惊人的,却在渐渐枯萎的凄美。    前来吊唁的,大部分是差役们。    江岁安按照礼数,一一还礼。可即便身体动作着,心神也是麻木的。    唯一的好消息,大概就是雷风平安熬过了危难,人苏醒了过来。在江千远细心的调护下,雷风慢慢的康复起来。    只不过,雷风经脉俱损,行动不便。好在江千远很有经验,特意请了相熟的人,日日帮雷风复健。    受了惊的钱小草也慢慢好了起来,只是胆子比从前小了许多,几乎足不出户。人也没了以前的调皮劲儿,像是一夜之间就长大了,比姐姐钱小花还要沉稳。    三天三夜,守完灵之后,该下葬了。    徐镇长做主,在东风镇外八里外的一块风水宝墓地找了个位置,让江岁安安葬于成。    很快到了出殡的日子。    江岁安身穿白色的麻衣,腰间扎着麻绳,手里捧着装了于成印鉴的盒子,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头。    她身后是黑色的棺木,以及来送葬的人。    钱小花、钱小草、齐老先生,甚至连大病初愈的雷风也拄着拐杖,坚持跟着送葬的队伍往城外走。    队伍长长的,有人举着白色的麻布,上头写着大大的“奠”字。    队伍后头,丧葬队吹吹打打。唢呐的声音尖锐又高亢,悲伤的曲掉如同杜鹃泣血,声声催人心肝。    徐镇长不知从哪找来四个和尚,跟在队伍旁念着往生咒。唢呐空闲的间隙,能够听到鼓槌敲打木鱼的声音。    街上的行人看见这架势,都怕晦气,纷纷避让到两旁。    有人认出队伍里都是平常在街上巡逻或是守城门的差役,不由得讶异,交头接耳讨论,不知棺木里葬的是谁,竟能让满镇的差役们心甘情愿挨冻受冷为他送葬。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