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二百六十九章 纳粟拜爵  (第2/2页)
身后,面上充满了疑惑,还有一丝不快。    秦军将士,刀头舔血,风里来雨里去,走过尸山血海,都还不一定能获得五大夫的爵位。    现在,从未上过战场的白昳,纳粟拜爵,有可能一举成为五大夫,蒙豹怎么想都不是滋味。    “白昳获得的是民爵,而不是军功爵。”蒙恬回过头来,强调道。    商鞅变法后,秦国的爵位体系,实行双轨制。    从军之人,通过首功,走军功爵的通道。    但有的人天生不适合从军,而一个国家的人,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上前线。    那些耕耘田地的农夫,牧养牲畜的厩啬夫,制作器物的工匠,则凭借勤劳做事的功劳,获得相应的民爵。    只不过,民爵的天花板更容易触摸到,最高只能获得五大夫爵位。五大夫往上,只能从军挣军功才行。    “可那是五大夫的爵位?”    蒙豹心里仍然有些酸酸的。    “民爵的五大夫,比起军功爵的官大夫,走在大街上,谁会更引人注目?”蒙恬耐心的开导道。    “当然是军功爵的官大夫。”    蒙豹挺着胸膛,高声回答道。    秦人尚武,军功爵的地位更高。带着军功爵的花结、鶴冠,走在秦国的大街上,迈不过十步,就会有媒人主动上来做媒。    一人获得军功爵,全家光荣。秦人父母妻子,鼓励秦人从军的时候,总会说:千万要挣得爵位回来。    “可民爵就不一样了,秦人并不会高看多少。唯一的作用,或许就在于可以抵罪。”    民爵比不得军功爵,但以爵位抵罪,赎买奴隶身份的规定,仍然让不少秦人退而求其次,想方设法获得民爵。    真正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,军功爵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。    没有军事才华的普通黔首,顶多获得不更的爵位,以百将的职位退役。运气不好的,没等获得爵位,连命都丢了去。    农夫、匠人,每天按部就班,日积月累,虽然花得时间多一些,却更有把握在民爵的道路上稳步前进。    军功爵制度建立以来,真正以小兵起步,攀爬上爵位巅峰的秦人,只有武安君白起一个人。    即便是起步非常低的白起,如果没有得到魏冉的赏识,越级提拔,白起也不会走得那么快,那么顺。    蒙氏一族的蒙骜,离开齐国西入秦,因为识字懂兵法,先获得了卿身份,才顺利的成为了秦国的将军。    “其实,我看重的并不是粮食,而是平定魏国后,需要有人与秦军合作,安定魏地。”    蒙恬手里扬着马鞭,指着远处的魏国原野。    暮色苍茫下,位于中原腹心的大平原绵延开去,一望无际,渐渐掩映在黑暗的夜色中。    秦军要争取魏国的人心,不得不与魏国的大户打交道。这些人扎根魏国超过百年,对当地黔首的影响,可谓根深蒂固。    像白氏这样的富贵之家,得到当地人的信任,又不会产生政治上的影响力,无疑是最好的合作对象了。    想到这里,蒙恬向西望着咸阳的方向,对咸阳做出的迁走赵地大商人的政策,感到有些不解。    秦国应当防范的,是那些赵氏的公族后裔,而不是那些表面光鲜的商人之家······
		
		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