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206.振衣飞石(206) (第1/5页)
东城陈家,西城吴家, 京城东西都在办丧事。 一位是内阁首辅, 死后无限哀荣。 哪怕家中出了个不孝逆子, 皇帝也亲自前往致祭, 照例写了一篇歌功颂德无限哀思的祭文, 只等着出殡那一日焚于陈阁老灵前。 陈琦家中子孙繁多,长房陈梦湘出了事, 二房、三房却都很老实。 陈琦次子陈梦湖本在南涯府任学政,被皇帝直接提进京城做了礼部右侍郎,三子陈梦溪不曾入仕,其长子陈纪原任鸿胪寺传法院通译, 不久后升任鸿胪寺丞。 作为受害者的国子监祭酒吴琳府上,就显得颇为凄凉了。 吴琳被打死之后, 思行王带着家奴匆匆离开,吴府后院一片狼藉。 吴家上下忙着办理老爷的丧事, 有悲愤思行王纵奴行凶的,也有怪罪吴氏为何要多事和离,没几个认真琢磨后宅受了委屈的女眷。 吴仲雄更是训斥妹妹小吴氏:“你好端端地待在绣阁里,谁给你架了梯子下楼来?” 闹出休夫大事的吴氏自幼性情倔强,小时候跟着父亲吴琳读书写字,比两个哥哥还强些。 正是因为她性格太强, 又从小读书, 吴家颇觉教育失败, 及后教养女儿时就约束了许多, 比吴氏小了近十岁的小妹妹从小养在绣楼之上,那阁楼只有一张架起的梯子可供上下,平时都将梯子挪到屋外,父母传唤时,丫鬟才将梯子抬进绣楼架好,扶小姐下楼。 小吴氏当日听了院中一片混乱,以为家中出了变故,想要寻母亲做主,这才叫丫鬟架了梯子下来。还没出院子就撞见了自家丫鬟受辱。 她虽是养在阁楼上的娇小姐,骨子里却仍有几分义气刚烈,欺负我的丫鬟?给你八个胆子! 小吴氏指挥丫鬟去救人,反倒把自己搭了进去。 吴仲雄深恨大妹妹吴氏惹事,见了小吴氏更来气。随便一句话,虽没有明说,意思就很刻骨了:你要是不下楼来,哪里会出事?你被人欺负都是自找的。真是玷污门楣! 小吴氏受辱受惊,还被二哥叱骂责怪,怎么都想不通这个道理,当天就在闺房中自挂了。 她是气不过自杀了,却给府上受辱的大姑娘小媳妇做了个极其“贞烈”的示范。 当日被欺辱的丫鬟媳妇们纷纷吞金跳井投缳,连许多只被摸了两把的小姑娘也似懂非懂,牵着手一齐喝了兑下耗子药的甜汤。 满府上下哭声震天,家里人都在装裹收殓,吴府大奶奶钱氏一边给自杀的奴婢们发放丧葬银子,一边哄女儿吴元娘:“儿啊,妈不是不疼你,你小姑姑已没了,底下丫头们也都没了……你当日为何要去你姑姑院儿啊!”说着也是大哭。 吴元娘今年十三岁,是吴府上下第一个咬死不肯自杀的女孩儿。 那日她听说有贼人去了姑姑院子里闹事,心想小姑姑镇日躲在小阁楼里,胆子小得跟猫儿似的,又辖制不住奴婢,生怕小姑姑吃亏,这才带上自己的丫鬟、嬷嬷,打算去救小姑姑。 她却低估了一大帮子壮年男子的杀伤力,没把姑姑救出来,反把自己和丫鬟们一起搭了进去。 受辱之后,她回到母亲钱氏身边哭了一晚上,后来姑姑与满府上下丫鬟自杀时,她却坚持不肯自杀:“女儿死里逃生,贼人不曾杀我,大人却要杀我!是何道理?” 吴伯英已暗示妻子用药灌死这个不知廉耻的女儿。 钱氏看着面前馋了耗子药的甜汤,到底舍不得给女儿喝,只是不停地哭。 吴元娘幼时体弱,常年养在母亲院中,对母亲眼神动作极其熟悉。钱氏哭得反常,面前搁了一碗甜汤,不许任何人碰,又不和从前一样喂她吃,她立刻就明白了。跪着抱住母亲膝盖,哭求道:“求阿娘救救女儿,女儿愿隐姓埋名往庵堂了此残生,阿娘呜呜……” 钱氏被哭得心碎,左右一横心,说道:“你这样的女孩儿,失去了父族庇佑,活得不如死了!” 吴元娘以为她要杀自己,哭道:“我不喝汤,我不喝汤!” 钱氏将汤碗摔在地上,握住女儿双手,说:“你既想活下去,阿娘豁出命也要救你!圈圈,你去找你大姑姑,求她保护你!她有个手帕交,是黎阁老家的闺女,又是上书房的皇子师傅,寡居在家,你想办法去做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