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四百五十七章铁道司  (第1/2页)
    靖康八年八月,大宋至少已经有十五万支火枪。    巨大的军工需求,加上皇帝亲自盯着的工事,大宋的火枪制造在短短几年之内发展飞速。    从纯手工打造,到磨具的成型,再到部标准化,标准化后,开始出现流水线的雏形。    并且,朝廷在郊外买下一大片地,在那里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军工厂,将东西坊也都迁移过去。    据司马君如的前方情报,金国已经开始制造火枪。    金国是有完整的军工系统的,金国继承了辽国的部遗产。    像辽国那种国家,已经不是以前的北方游牧民族。    辽国有完善的政治体制,有成熟的工艺制作。    五代十国战乱大量北逃的汉人在那里发展了规模性的工艺,包括武器制造,甚至包括火药的制造。    所以,赵桓没有自信到,大宋能做出来,金国就一定做不出来。    金国也有大批汉人人才,也有基础。    他们从大宋偷了一些火枪,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。    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。    但是,金国的火枪数量,是一定无法和大宋比较的。    毕竟,几十把,几百把,甚至几千把可以用人力堆起来。    但几万只呢?    这是需要规模化的生产作坊的,大宋在这上面已经快五年的时间了,才有今天的小小成就。    金国至少要花二十年时间,才能有大宋现在的规模。    原因很简单,大宋再宋徽宗时代,冶铁和开矿就已经很发达了,铁量充足,技术也相对成熟。    这是之前的辽国和现在的金国无法比的。    这才是综合国力的较量,站在赵桓的角度来说:朕不担心你偷朕的技术,这种技术朕拦不住,朕不担心的原因就是,真正的综合实力,一定是要有相当长时间的基础积累的。    更何况,金国的民生业都是渣渣,金国朝堂根本支付不起大规模发展军备的费用。    如果完颜宗磐要强行发展军备,那赵桓自然是乐得看见。    这一段时间,赵桓受到的最多的还是徐处仁关于国各地的矿山开发的进度。    现在大宋的几座主要矿山,都埋下了火药,每天都在炸山体。    如今的大宋,有三大官营钢铁厂。    一是京兆府的长安钢铁。    二是太原府的太原钢铁。    三是荆湖北路的汉阳钢铁。    这三大官营钢铁基本上都是运输的枢纽地,地理位置的选择非常考究,能覆盖住大宋最主要的几块地方。    当然,从四年前,朝廷就开始鼓励民间生产钢铁。    如今的大宋,记录在案的钢铁冶炼厂,大大小小有两百多家。    并且由于朝廷的海量需求,钢铁厂还在持续增加。    火药和蒸汽机的应用,又提高了采矿的效率,使商人们赚钱的速度更快了。    这是一个正向循环。    钢铁正在源源不断地补充,大宋的第一条铁轨也竣工了。    铁轨下面铺的是木头,只有两条轨道是钢铁制造的。    那是笨重的大怪物,它跑起来和人走起来差不多的速度。    因为速度实在太慢,消耗过大,最近一段时间,朝廷的大臣们还在争议要不要把铁路给废除掉。    这件事朝廷上下分了两派,一派是废除派,以太宰徐处仁为首。    另一派是保留派,以虞允文为首。    人们很惊奇地发现,今年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